什么是意识流的拍照风格?

yyzn|

意识流小说确实阅读难度比较大,造成难度的原因,不是因为它写作手法难度高。倒有可能是因为这种艺术风格有些门槛,需要挑选读者。就我的理解,同理心强、觉察力强、敏感、感性等这样特质的人可能会更容易阅读这类作品。

比如毕加索的画,有人告诉你这是哭泣的女人,你看她手的姿势,画作中色彩的对比,再告诉你这个人的背景故事,这幅画的技巧的高超之处,你理解了,但还是无法触动、无法欣赏。但对于一个艺术天分高的人来讲,他不必听讲解,这幅画会告诉他很多的信息,他会深爱这幅画、或者痛恨,总之会有情感上的联结。这就是阅读的门槛。

艺术从来都是挑选对象的。文学发展到后来,也挑选读者。小说作者在创作时都需要先思考的问题是:该如何和自己的读者对话,在自己和读者之间该站在哪个位置。文学一开始,作者完全服务于读者,站在读者身边端水倒茶。后来, 走向高端化了,作者越来越不在意读者的感受,越来越爱刁难自己的读者,甚至完全抛弃读者,比如后现代文学、比如卡尔维诺、比如乔伊斯……意识流小说对作者也是漠然的状态,它沉心于自己的内在,只在意自己,比如《追忆似水年华》缠绵反复甚至有些啰嗦的内心描述。比如福克纳的《喧哗与骚动》,它短句比较多、写景写物写事的段落,不是从a到b一件事一件事的描述,而是在一个时间线上,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想到的、说出来的一股脑儿倒出来。一般方便阅读的文法应是精心雕琢所写之物、细细修剪讲述的结构,意识流不然,它像一个人大脑的记录员,携着dv四处拍摄,心理想法、视线所及、人物的互动都是自然串联,汩汩流出的。这种写作方式,造成意识流小说行文中浸满了情绪。印象中《喧哗与骚动》的破败、绝望贯彻全书,即使一个小男孩户外玩乐的片段都是这种色彩。

0条大神的评论

发表评论

相关文章